閱讀筆記--梁继红--中国近代“档案学”词源新考(2010)

閱讀的筆記20151030

梁继红--中国近代“档案学”词源新考(2010)


閱讀心得:
1.看過原典,我覺得滕固還是最早提出西方檔案學概念的,因為他的文章的確是條理分明有系統地介紹西方檔案學概念.
2.沈兼士在整理明清檔案確有其重要性地位,是重要前輩.

--------------------------------------------

梁继红--中国近代“档案学”词源新考(2010)一文在討論在中國誰最先提出類似西方的檔案學概念

梁繼紅認為依據出版面世時間判定,1935年2月沈兼士《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序》即提出檔案學概念,滕固《檔案整理處的任務及其初步工作》是在1935年5月出版,所以沈兼士早於滕固


1.對於沈兼士《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序》面世時間較早之論述(1935年2月早於1935年5月)

(1)1935年 5月
學界一般認為,近代中國最早提出“檔案學”學科概念的是滕固的《檔案整理處的任務及其初步工作》,該文發表在《行政效率》雜誌1935年5月第2卷第9、 10期合刊“檔案專號”上。

(按:近期出版的滕固文存也有收錄)

(2)1935年2月
梁繼紅認為沈兼士《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序》應於1935年2月即面世

沈兼士《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序》是這樣提出“檔案學”概念的,文中謂:“(然)吾國研究檔案學之著述,要不得不以此編為梯桄。”作者自署這篇序言作於1935年1月30日。 《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共六冊,鉛字排印,線裝。書後版權頁告訴我們,該書由故宮博物院文獻館1935年1月出版。據方甦生《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編輯後記”所言,該書的編輯始自1932年冬天,不久因故宮文物南遷而中止;1933年秋,繼續編輯,一年後完成。再據《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工作報告》所記,《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是一面編輯一面校對、印刷,到1934年12月,《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編輯完成,校印工作也隨即完成。我們看到,《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二十四年一月分工作報告》的“編輯出版”項中說“《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已出版”。 1沈兼士為該書所作序言是一篇千餘字短文,以影印的形式附於書前,共5葉。以當時的影印技術而言,完成5葉影印當不會花費很長時間,因此,《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在1935年2月初當已能與讀者見面。

2.對於沈兼士之論著屬於"檔案學"之論述

(1)沈兼士整理明清檔案二十餘年,具專業
1922年,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成立,沈兼士任國學門主任,此年發生了北洋政府出賣清內閣大庫檔案的“八千麻袋事件”,劫餘檔案最終移歸北大。研究所國學門成立清代內閣大庫檔案整理會,專事整理大庫檔案。沈兼士主持下的北京大學國學門開創了近代學術機構整理明清檔案之先河。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沈兼士任故宮博物院理事、文獻館副館長、館長,在繼承北大明清檔案整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領導明清檔案更大規模的整理工作。

(2)《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序》中提出“檔案學”學科概念
為了說明沈兼士“檔案學”概念的意旨,這裡將他在《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序》中提出“檔案學”學科概念的語境先引述如下:
爰與同人相約,以普遍整理為基本工作,不避繁瑣,不求速效,務使珍奇之件不因破碎而見遺,平凡之文可賴統計而有用。顧欲作精密之分類編目,其前提必須明憭職官之隸屬及司掌,公文之程式及沿革。乃囑館員方甦生君憑藉舊檔之輪郭,以探溯庫藏之歷史。自經始迄落成,越時經歲。雖作者自覺尚不洽心,然吾國研究檔案學之著述,要不得不以此編為梯桄。
所謂“梯桄”,意為台階、階梯。在沈兼士看來,方甦生的《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在“檔案學”研究領域中已經打下了很好基礎,成為“檔案學”研究者的必讀入門著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