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夷之行-修築瑞九道路旌功碑記

文獻館辦理的史蹟勘考活動中,
其中一場來到了九份。

在臺陽公司旁豎有一石碑,額刻「有夷之行」四字,立於明治三十五年(西元1902年)。
碑文內容尚稱清晰易讀。

「有夷之行」語出《詩經》〈天作〉,夷者,平也;行者,道也。


國家圖書館的「臺灣記憶」專題資料庫網站刊登這塊碑的拓本影像,並詳細記載它的尺寸等。並登載碑文全文及簡介。(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document_ink_detail.hpg&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7%A2%91%E7%A2%A3%E6%8B%93%E7%89%87&subject_url=document_ink_category.hpg&project_id=twrb&dtd_id=12&xml_id=0000007402)。


由於碑石年代久遠,少數幾個文字已毀或模糊或剩少數筆劃可資判讀,有些字用異體字,且原碑文無標點。看了幾個全文版本,覺得以下這個版本還不錯,就用這個版本介紹全文給大家。在這裡將一位部落客http://yeyuchng.pixnet.net/album/set/14405517的標點解讀版引用如下:

頌旌
君雲年、君源泉修築道路碑文
自瑞芳街至九份,其地勢原僻壤也。爾來產金日盛,營斯業者,萃四方人,熙來攘往之儔,踵恆相接,僻壤蓋*轉為要途矣。惟是,徑盡鹿蹊,陌皆烏道,攀崖尋跡(註1),越澗追軛(註2),左右傾斜,行多弗便。時或纏綿雨積,泥滑淖深,跋涉彌艱,眾咸嗟嘆。爰有近居志士君雲年、君源泉,見義勇為,共謀築路。瑞芳以東,約一半之間,工費由顏君備之;九份以西,亦一半之間,由君備之。二君既慷慨捐貲,復親自監匠役,順其地勢砌其層級,遂於明治三十五年五月一日全路築成。從茲坎坷填平,崎嶇削減,踰崗度嶺,化險為夷。沿路之策蹇乘輿,擔簦躡屩,呼於前,應於後,交臂絡繹而不絕者,靡弗稱二君,此舉大有稗(註3)乎行人。
安邦等乃相與稟諸當道,於是請勒石以誌久遠,後之覽此碑者,有志公益之務,庶幾可以(註4)與焉。林安邦(人名,以下同,)...

明治三十五年歲次壬寅桂月穀旦。


1:蓋,原文係採用異體字「盖」;
2:跡,原文係採用異體字「迹」;
3:軛,原字無法判讀,但非流字非歎字;
4:稗,原文為稗,猜測應該是""字,幫助、補益之意。
註5:以,原文係採用異體字「吕」。

留言